来源:张志强律师法律服务网 作者:宋迅 时间:2015-03-25
我是1998年在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系毕业,当年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在2000年以后才改叫司法考试),但没过,差了20多分。1999年我重整旗鼓,租了小屋在楼顶,终日在楼上温书做题,脑筋累了就洗衣物、做清洁,终于在99年的考试中通过了。在考试前我已经在贵州黔城律师事务所实习担任律师助理,取得资格后顺利在2001年的元月拿到了律师执业证,开始了我的律师执业之路。
从2001年的元月到2015年,正好执业15年,如果再加上正式执业前实习的两年则是17年。这17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迷茫期、适应期、拼搏期、沉淀期、开创期。
一、迷茫期|1998-2000年底
这个阶段是我从一个法学生转型为法律职业人的关键时期,很多法学生都是在这个阶段最终没能坚持下去,而选择离开律师业转行了。为什么会迷茫呢?因为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律师,且对于从业的种种困难充满了畏惧和不适。我当时性格内向腼腆,不吸烟又不会饮酒,家庭也没有任何背景或可供我助力的人脉,在一个每天要面对三教九流的职业上何其惶恐和艰难。我虽然在99年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但我也非常怀疑自己到底能否在这个职业混得下去,所以在99年的10月份我到了人才市场想撞撞运气,看看能否找得到一个稳定些合适自己到公司法务或文员工作。但幸好,没有一家公司肯录用我,我又回到了律所。
二、适应期|2000年底-2002年初
现在看来,任何一个职业都必须有一段时间来适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竟逐渐适应了律师工作,性格也有所改善,开始不再畏生,不能说完全外向了,但起码也是内外兼有。因为时间的积累,我熟悉了律师的基本执业技能,能写能看,能够分析案子,能够做调查取证,也能够出庭表达。当然,每一个律师都不会忘记自己第一次单独出庭时的紧张与颤抖,轮到自己发表辩论意见时头皮都是麻的。是的,有了珍贵的第一次,以后就慢慢的好起来了。这一阶段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案源,而不是靠事务所里的前辈照顾转介。尽管这个案子只收了1000块钱,尽管只是一个离婚案件,但心里依然好美,仿佛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
三、 拼搏期|2002年底-2006年
当自己逐渐适应了律师行业,也自信起来了以后,案源的问题就如打开了闸门的河水,源源不断的来了,尽管多半还是小case,但起码生存问题解决了。但就在这一时期,2002年1月我相爱七年的大学女友离我而去(当时的我尚不知自己其实就一屌丝),孤独的我唯有将所有精力都投到工作上以转移情感的失败。
在这一时期,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突破,如何更上一层楼。比如说怎样拓展属于自己的法律顾问客户,怎样在自己终日承办的各种民事案件中能够针对某种领域或类型有所研究,有所成就。很快一个机会来了,2002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废止了过去行政色彩浓厚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举国热议。我发现好多律师都不懂医疗官司,一般律师代理医疗纠纷都难以吃透其医疗专业部分,恰好我自小对医就颇有悟性,喜读医书(外公有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被我无聊时翻看了好多遍),我又有好几个高中同学和好友都是医学院毕业在贵阳市各大医院工作,于是我仔细研究新《条例》,对其中法律热点问题认真分析学习。
很快就有一个记者推荐的客户找上门来,该委托人之子年仅10岁,上课时脑血管突然破裂陷入昏迷,被送往贵阳市某权威儿童医院治疗结果被误诊为脑炎而延误治疗,最后被家属自行出院转往贵阳市脑科医院确诊并行开颅手术后成为植物人,3个月后醒来却留下脑疝、共济失调的终身残疾。委托人找到我时已经做了第一次鉴定,贵阳市卫生局医疗鉴定委员会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我认真分析案情,反复研究病历材料,推敲医生的诊断依据和规则,并将材料拿给我的同学帮忙分析。我最终在贵州省医学会组织的第二次鉴定会上抓住本案的要害,痛陈医院在诊断上的违规与失误,获得了在场的专家认可,听证会后主持鉴定的省医鉴办主任问我:“你是学医的?”通过此案,我在医疗诉讼领域的专业地位逐渐树立,许多医院委托我做法律顾问,很多患者也慕名而来,更是有不少人给我推荐医疗案子,局面就此打开了。
四、沉淀期|2007年-2014上半年
通过几年的拼搏,我终于在民事诉讼领域逐渐树立了自己的代理风格,案件类型也逐渐从一般的民事侵权、普通经济纠纷逐渐集中到商事诉讼,每年代理的诉讼案件一般不超过50件,但收入依然令人满意。
在律师职业这条路上,我从弱冠之年开始,走过而立,现在已是不惑之年。这些年来,我最大的心得就是以诚待人,无往不胜。我们做律师的,说到底是在用自己的专业为委托人提供服务,解决麻烦。在这个过程中我认真地为客户工作,努力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委托人解决问题,急人之所急,主动和真诚是我打动客户的法宝,很多案源都是我的客户给我介绍的,做律师就如中医一般,当信赖你的客户增多了,你的收入和案源就不愁了。还有好多你平时根本没有去刻意结交的人,因为你一贯的风格和人品被别人知晓并认可,偶然在他身边有客户需要找律师人家也会推荐给你。或许这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理吧。
这一个七年对于我也非常重要,我在2007年10月与其他四位合伙人共同创办华顿律师事务所,大家一致推举最年轻的我作为主任。在此期间,我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事务所的管理,对内积极培养年轻实习律师,推动合伙人不断改善事务所的硬件和软件,为事务所办网站、做刊物,搞学习交流制度;对外积极投身律师协会及公益法律事务,带领事务所参与各种活动,树立事务所的口碑和形象。同时自2010年开始,我积极推动事务所尝试建立团队化模式,并率先以自己培养的几个徒弟组建业务团队,把所有的案源业务都放在团队里一起做,大家分工配合,努力专研服务细节,共同研讨业务创新和规划。在我的带动下,其他合伙人也纷纷组建团队,开始了专业化和团队化的探索。事务所的创收也蒸蒸日上。从2007年办所初期只有6、7个人到2014年底发展到20几个人,事务所年度创收从100多万发展到过千万,应该说全体律师以及合伙人精诚团结,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应有的回报。
然而事业的道路上不可能总一帆风顺,自2013年4月起,华顿所的合伙人为了如何进一步发展事务所的路线问题发生了重大的分歧。我与其他四位合伙人做了多次恳切的沟通,大家的情感非常好,但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五、开创期|2014年9月-现在
2014年7月我到北京参加了 iCourt举办的MBA 培训,在聆听了胡清平校长的讲授以及现场感受到了全国各地的精英律师们的锐意后,我豁然开朗:律师事务所必须做品牌,要么就做大规模,树立大型综合所的市场形象,如盈科、大成、天册,都是以规模和大气招揽一流人才,赢取客户青睐;要么就做精业务,不刻意强调规模而转以精品所的专业形象提升竞争力和品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同所。二者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做品牌做强。
在这样的思想冲击下,我认真思考了自己及团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打开了一直束缚自己的思想枷锁。在我回到贵阳后,立马组织团队开会,在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决定放弃非诉讼,将全部的重心都投入到商事诉讼领域,努力打造贵州一流的商事诉讼律师团队。我们为此专门为团队起了名号“惟胜”,还设计了 logo,重新进行了团队分工,并设立了知识管理部门专门设计和规范我们的服务流程和细节,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惟胜会”。
在定位清晰了以后,团队上下重新焕发了活力,因为业务方向聚焦了,许多灵感和想法都自然而然的迸发出来,计划和思路源源不断的被提出来。我们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客户经过体验逐渐认可了我们的定位和服务,创收不仅没有因为放弃其他的业务领域下滑反而稳中有升,同行们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精于非诉讼的律师同行开始与我们合作转介业务,大家共同打造精致的服务水准。由于与华顿所其他合伙人的想法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华顿,重新成立一家以公司化管理的律所,专门针对商事诉讼领域进行专研和提供服务。华顿的合伙人们都与我有着兄弟般的情谊,虽选择不同,但大家都互相支持,我很快以自己的团队七人为班底,向司法局申报了新所。
新所最终审核通过的名字是“惟胜道律师事务所”,圣人体悟天道,惟以万物之胜而胜万物。我们怀揣梦想,期盼能够打造一家以追求极致和专业而著称的律师事务所。我们虽然只有7个律师,但我们租下了900多平方米的一流办公楼,投入近两百万为事务所打造卓越的办公环境,不为别的,只为追求自己心里的梦想,实现做律师的尊严和价值。至本文写就的今日,贵州惟胜道律师事务所已经得到贵州省司法厅的批准正式成立了,新所的装修及其他准备工作也在井然有序的开展中,2015年4月即将正式开业,一切都那么令人期待。
结语:通过司法考试如同跨越一条河,而开始律师执业则犹如攀爬一座高山。我们每人都在努力攀登,憧憬登顶的喜悦,其实山径多歧路,每个登山者都会遇到困难和迷茫,但只要目标坚定,坚持不懈,峰回路转也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美丽风景。同时,我们每人都是“在路上”,我们正走着前人已经走过的路,而别人有时也会走在我们已经走过的路上,我们要想赶超就必须小步快跑,切勿停歇懈怠,还必须尝试发掘新路找到胜利的捷径。
上一篇:一封给律所的情书
下一篇:争取子女抚养权需要哪些证据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